实现效果:E-140W-P --> AiMesh --> IPTV机顶盒

光猫(上海电信 E-140W-P)

IPTV机顶盒(华为悦盒 EC6108V9C)

ASUS AiMesh 主节点:ASUS RT-AC86U / RT-AC86U_386.5_0_cferom_ubi_0fd614b_koolcenter.w

ASUS AiMesh 节点[1]: ASUS RT-AC68U / RT-AC68U_386.5_0_0fd614b_koolcenter.trx

ASUS AiMesh 节点[2,3,4]:Linksys EA6700 / RT-AC68U_386.5_0_0fd614b_koolcenter.trx

相关概念:dhcp-option, dnsmasq, ifconfig, [linux-kernel/4.1, vconfig, brctl, bcmmcastctl] , [BCM4708, robocfg]

Roberta Ness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

第15页:关键问题在于,认知框架并不是完全符合逻辑的。它们是逻辑和情感的混合体。认知框架能同时影响理性和感性,因而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反应。然而,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对打破认识框架或范式的通常反应都是拒绝。

第19页:常规的科学实验都根植于必要的假设和预期。但是伟大的进步往往需要颠覆那些搭建了科学世界稳定基石的经典理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这一点有很深的感悟:"在引起问题的认知框架内思考,永远无法解决问题。"

第44页:认知框架会引导你去看、听、闻,触和尝。你会选择性地关注那些你的认知框架认为重要的东西。那么,可以想象这将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会错过你的认知框架以外的一些细节。你的认知框架决定你观察什么,而观察到的东西又会使你进一步确信你的认知框架是正确的。这是多么自圆其说的预言啊!如果这样的话,你如何能看到那些会导致新认知框架的细节呢?只看到自己预期的事物,这会有多危险呢?

第49页:真正的观察需要改变视觉倾向和突破认知框架,它几乎总是需要我们更加留心一些反常的事情。

第61页:认知偏见被定义为系统性的心理错误,它会导致你对包括数字、社会接触和记忆在内的各种情境作出错误的评估。

第62页:情境偏见(contextual bias)产生于环境比较的认知框架中。

第62页:情境偏见中与社会紧密相关的是倾向或者渴望去成为你的朋友和邻居们那样的人。

第64页:人们很难抛开对事物的第一印象。这一印象可能来自你身边某人的做法(情境偏见),或是源于你看到的第一个标价(锚定效应),当然你也有可能就是不愿意改变印象。这类偏见称为固着偏误(perseverance bias)。

第65页:预期偏差(expectation bias)是指特定环境下你习惯看到的景象对你决策的影响。你的认知框架就是你的预期,当然是纯粹的期望。当认知框架引导你以一种使你误入歧途的方式过滤输入的信息时,预期偏差就发生了。

第66页:你的现实感是围绕着记忆构建的。事后人人都是诸葛亮。后视偏见就是一种信念,指的是相信自己家的记忆比实际情况更准确。

第67页:人们总是会对那些与最近发生的时间和期望相一致的记忆赋予过度信任。你将想法建立在情境中,所以身边人容易影响你(情境偏见)、第一眼看到的标价容易影响你(锚定效应)、第一影响(固着偏误)或对现实的假设(预期偏差)也很容易影响你的思维。你基于获得的信息作出推论,但这些推论并不总是理性的。就像认知框架会限制你的思维一样,认知偏见会误导你的决定。你自认为已经经过深思熟虑所做出的理性决策,其实很容易被看似安全、熟悉的认知框架妨碍。即使我们没有任何保守倾向,认知偏见也会使我们的决策远离独创和新颖。

第86页:当面对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新范式时,科学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对它。

第92页:你不得不做一些你并不感兴趣的事情时,你就很难有创造力。

第110页:普利策奖得主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说过,隐喻和类比是人类认知的核心。隐喻定义了我们处理记忆的"块",而类比帮助决定什么可以放在一"块"。

第136页:让你的思维跳出认知框架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你把一个完全离谱的想法当作合理选项来加以考虑。

第138页:你常常把一个人的行为归因于基本的人格特质,而不是情境,特别是当你不了解这个人时。

第148页:换句话来说,更聪明的参与者个体不一定组成了更聪明的群体。然而,群体智慧与群体的社会敏感度相关,也与参与者个体之间的平等关系相关。那些花最多时间让团队成员轮流发表意见同时强调倾听的群体,由此能够最大程度利用团队整体的大脑能力,测试结果证明其实"最聪明的"群体。

第159页:众所周知,"要忠于自我",但最正确的态度其实是我们都需要获得别人的反馈,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第165页:乔达摩后来成为佛陀(Buddha)。自他以后,佛陀成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的渴望达到的一种生存状态,事实上,佛陀这个词是指"觉醒的人"。

第194页:不同于任何其他动物,人类忠实地传递文化和规范,以至于我们会"过度模仿"。

[美] 阿图·葛文德(Atul Gawande)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

第18页:如今由于信息与传播技术(始于印刷术并扩展到互联网)的发达,老年人不再独有对知识和智慧的掌握,他们的地位动摇了,崇老文化瓦解了。

第19页:历史的发展轨迹非常清楚:一旦人们拥有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足够的资源和机会,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拥抱新生活。

第83页:家是你的优先顺序中占主导地位的唯一地方。在家里,你可以决定怎么安排时间,怎么分享空间、怎么打理自己的物品。在家之外的地方,你决定不了。

第87页: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从在意实现、拥有和得到转而懂得欣赏日常生活的愉快和亲密关系,如果我们发现这更具满足感,那么,为什么我们要等这么久才去做?为什么我们要等到老了才去做?生活是一种技能。老年的平静和智慧是在时间历程中实现的。

第97页:"我们想要自主权,而对于我们爱的人,我们要的是安全。"这一直是老弱者面对的主要问题和悖论。"我们希望给予我们关心的人许多东西,是我们自己强烈拒绝的,因为它们影响我们的自我感受。"

第115页:我们都追求一个超出我们自身的理由。对他来说,这是人类的一种内在需求。这个理由可大(家庭、国家、原则)可小(一项建筑工程、照顾一个宠物)。重要的是,在给这个理由赋予价值、将其视为值得为之牺牲之物的同时,我们赋予自己的生命以意义。

第115页:忠诚不一定带来幸福,甚至可能是痛苦的,但是,为了使生活能够忍受,我们都需要献身于超越我们自身的东西,否则,我们就只受欲望的引导,而欲望是转瞬即逝、变换莫测、无法满足的。最终,它们带来的只是折磨。

第183页:所以,在某个时刻,医生需要帮病人权衡他们更大的目标,甚至质疑他们,让他们重新思考其考虑失当的有限选项和信念。这种做法不仅是正确的,而且也是必需的。

第211页:勇气是面对知道需要害怕什么或者希望什么时体现的力量,而智慧是审慎的力量。

第216页:表面看似幸福的生命可能是空虚的,而一个表面看似艰苦的生活可能致力于一项伟大的事业。

第236页:幸福关乎于一个人希望活着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