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莫里斯 | 中信出版社 | ISBN
[美] 阿图·葛文德(Atul Gawande)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
第18页:如今由于信息与传播技术(始于印刷术并扩展到互联网)的发达,老年人不再独有对知识和智慧的掌握,他们的地位动摇了,崇老文化瓦解了。
第19页:历史的发展轨迹非常清楚:一旦人们拥有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足够的资源和机会,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拥抱新生活。
第83页:家是你的优先顺序中占主导地位的唯一地方。在家里,你可以决定怎么安排时间,怎么分享空间、怎么打理自己的物品。在家之外的地方,你决定不了。
第87页: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从在意实现、拥有和得到转而懂得欣赏日常生活的愉快和亲密关系,如果我们发现这更具满足感,那么,为什么我们要等这么久才去做?为什么我们要等到老了才去做?生活是一种技能。老年的平静和智慧是在时间历程中实现的。
第97页:"我们想要自主权,而对于我们爱的人,我们要的是安全。"这一直是老弱者面对的主要问题和悖论。"我们希望给予我们关心的人许多东西,是我们自己强烈拒绝的,因为它们影响我们的自我感受。"
第115页:我们都追求一个超出我们自身的理由。对他来说,这是人类的一种内在需求。这个理由可大(家庭、国家、原则)可小(一项建筑工程、照顾一个宠物)。重要的是,在给这个理由赋予价值、将其视为值得为之牺牲之物的同时,我们赋予自己的生命以意义。
第115页:忠诚不一定带来幸福,甚至可能是痛苦的,但是,为了使生活能够忍受,我们都需要献身于超越我们自身的东西,否则,我们就只受欲望的引导,而欲望是转瞬即逝、变换莫测、无法满足的。最终,它们带来的只是折磨。
第183页:所以,在某个时刻,医生需要帮病人权衡他们更大的目标,甚至质疑他们,让他们重新思考其考虑失当的有限选项和信念。这种做法不仅是正确的,而且也是必需的。
第211页:勇气是面对知道需要害怕什么或者希望什么时体现的力量,而智慧是审慎的力量。
第216页:表面看似幸福的生命可能是空虚的,而一个表面看似艰苦的生活可能致力于一项伟大的事业。
第236页:幸福关乎于一个人希望活着的理由。
陈海贤 | 台海出版社 | ISBN
第11页:人的感情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就像一个骑象人。骑象人骑在大象背上,手里握着缰绳,好像在指挥大象。但事实上,和大象比,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一旦和大象发生冲突——骑象人想往左,而大象想往右,那通常是拗不过大象的。
第14页:大象之所以总是不由自主地转向经验的好处,是因为经验的好处会通过强化塑造我们定位,让我们行为的改变变难。
第31页:我们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那些跟目标相反的行为,会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第二,如果做不一样的行为,最担心别人会对我们怎么样? 第三,为什么阻碍改变的行为带来的好处是必需的?如果没有这些好处,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第36页:如果我们觉得一件东西很重要,就要自己去争取,而不是在背后抱怨。哪怕时间很紧张,我们也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只有认真对待自己的东西,别人才会认真对待。在背后抱怨,等于把责任推卸给了别人。
第69页:古希腊哲学家爱彼泰德(Epictetus)有句名言:"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意思是说,一件事会怎样影响我们,并不取决于这件事本身是什么样的,而取决于我们是怎么看它的。
第90页:作为成年人,我们得接受,这个世界不是围绕着我们来设计的,宇宙根本不会理会我们的喜怒哀乐。世界有时候就是有很多不公平,人生就是有很多苦难和不如意。
第103页:绝对化思维是从三个方向对挫折做了绝对化加工的——永久化、普遍化、人格化。
第106页:绝对化思维最大的问题,就是为了防御可能的危险,把生活封闭在真空里,让我们不敢接触现实,从而失去了从生活中获得疗愈的机会。
第111页:只有创造的思维结构才能产生持续的张力,而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是没有持续张力的。
第114页:创造性思维并不是让我们忽略现实,相反,它让我们承认现实的无奈,让我们用一种不同的眼光去看待现实——把现实看作创造的条件限制。而解决问题的思维,会把限制看作目标是否成立的前提。
第114页:创造性思维是以目标来思考现实,先想我要什么,再想现实是怎样的,环境能够提供什么,想办法弥补目标和现实之间的鸿沟。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以现实来思考目标,先想环境能够提供什么,再想自己的目标是不是现实,该树立怎样的目标。
第124页:近的思维会不断跟现实接触,让现实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而远的思维只关注头脑中的规则,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拒绝改变。
第134页:一个好的倾听者,心里会有很多问题。他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在自己的心里,而在别人的心里,所以才需要提问。而一个不好的倾听者,他的心里会有很多答案。他觉得自己早就知道别人要说的东西,所以听到永远都是他自己心里想的,没什么意外。
第146页:我们的行为和思维,很多时候就是在关系中被塑造的,就是适应关系的产物。并没有一个单独的自我,每一个关系里都有一个不同的自我。不是个性,而是我们所处的关系,决定我们的想法和行为。如果我们表现出自己不想要的行为,那不是我们个人的问题,而是我们所处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第149页:是所处的关系,而不是个性,决定了人的行为。
第157页:指导者只会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建议,而批评者常常会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第190页:可是仔细想想,关系中对与错的标准是什么呢?常常是"你没有顺我的意"。当然,在"你没有顺我的意"之前还有一句话:你对我很重要。否则,我们就不会这么纠结对错了。可正是因为"你对我很重要",我更难接受"你没顺我的意。
第191页:对错就是维护应该思维的工具,是让别人的想法屈服于我们自己想法的企图。如果我们能够容忍理想和事实的差异,那我们就会变得更灵活,有更多处理的空间。
第191页:关系里的行为是相互塑造的,根本没什么明确的因果,也没什么明确的对错。
第206页:所有的纠缠,究其本质,就是我们既不愿意承认对方跟我们有差异,也不愿就此放手。既不愿意承认我们满足不了对方的期待,也不愿意承认对方满足不了我们的期待。拼了命地想把对方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并因为改造失败而责怪对方不配合我们。
第225页:但正式因为别人没有必要一定对我们好,才有了感恩的理由。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对方不会欺骗我们,才会有信任。正是因为我们能够离开,坚守才显得可贵。自由是美德的前提,所有人际关系中美好的东西,只有处于自愿的选择,才会变成一种美德。否则,它们就会变成一种"不得不"的被迫,关系里的两个人则会充满怨念地相互纠缠。
第278页:另一种思路,我姑且称之为"心理选择"。在这种选择模型里,我们不再问将来的结果是什么,而是回到现在的选择本身。如果我们把选择放到自我转变的背景上,把选择看作是不同自我的竞争,那我们就要想,每一个选择背后可能的自我是什么?我们想要成为哪一个自我?又愿意为哪一个可能的自我站台?
第281页:决定选择的力量不再来源于环境,而是来自他对自己未来的构想。不是环境让他作出选择,而是他想成为的自己让他作出选择。
第303页:恶龙最终只是一股既不好也不坏的力量。是我们自己的贪心、傲慢、恐惧和胆怯,是我们头脑中太多的应该思维,映射在它们身上,把它们变成了恶龙。而与恶龙的战斗就是为了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弱点,并让我们意识到,不是其他人有问题,而是我们和其他人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恶龙就不再是恶龙,而变成我们能够利用的能量。
第322页:有人说,亲密关系就是一个人能在另一半面前觉得很自在,不需要什么伪装,也不用担心他(她)会怎么想。
第363页:不是有一个"自我"在不停地发展,随着历史的顺境逆境,增增减减。而是这个发展过程本身,就叫"自我"。
[意]蒙台梭利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
第82页:谁又能想到,成人给予儿童的无用帮助竟然是儿童精神压抑的起源,而成年人带给儿童的压抑在其未来的人生中将会造成更深的伤害。
第82页:成年人不止在行为上替儿童做这做那,还将自己的意愿渗透到儿童的心中,取代儿童自己的意愿。于是,儿童失去了自我,变成了成年人的替身。
第86页:一个真正的正常人会在缜密的思考后审慎行事,这是秩序的表现,被称作"自律"。有条不紊的行为是自律的外在表现。
第95页:儿童的任性、不听话是一种表象,这种表象的内核是儿童对成人(可惜承认并不理解儿童的想法)的敬爱与创造性冲动之间的摩擦。当儿童发脾气的时候,成年人应当考虑冲突发生的原因,意识到儿童的反抗实际上是为了维护自我成长而必需的自卫。
第139页:错误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错误共存共生的。与怒火相伴另一个敌人是傲慢,它披着"尊严"的外衣招摇撞骗,实际上阴险狡诈,如恶魔一般。
第139页:比起虚心接受他人的指教,我们更乐意"自省",承认错误更加让人羞愧难当。当不得不纠正自己的错误时,我们会为了维护自尊而装作别无选择的样子。
第141页:比起虚心接受他人的指教,我们更乐意"自省",承认错误更加让人羞愧难当。当不得不纠正自己的错误时,我们会为了维护自尊而装作别无选择的样子。
第166页:没错,掩饰恶习就是欺骗心灵,为了适应扭曲的社会环境,渐渐地,人心中的爱就变成了恨。这是潜意识最深处隐藏的骇人谎言。
第183页:一个心灵升华的人不会惯性外在的事物,那些思想境界较低的人,或者说停留在自我意识之中的人,会被外界的目标迷惑,不计一切代价地追求它,哪怕丢掉健康和性命。
第197页:成年人不管不顾地将自己作为标杆,强行扭转为儿童的生活方式。这种骇人的愚昧似乎已无可救药渗入灵魂,作为一种普遍现象,自人类诞生起就一贯有之。
Jeff Greenberg / Sheldon Solomon / Tom Pyszczynski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
第17页:我们爱我们的父母,不是因为他们的喂养行为,而是因为和他们的身体接触让我们得到了慰藉,获得了安全感。
第33页:为了让周围环境更加符合自身文化中的现实,人们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么说来,孩子大多会按照长辈的描述来认知世界也就不足为奇了。的确,如果不通过公共建筑上的十字架、国旗、电影中蒙面英雄战胜了威胁星球威胁的坏蛋等随处可见的有形符号和象征进行加强,文化信仰、价值、理想就很难维持下去。
第34页:自尊这一看似老生常谈的词,实则是人的适应性的核心。它代表的不是过分的自我沉溺或单纯的虚荣,而是关乎生死。
第36页:自尊就是感觉在一个有意义的领域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参与者。这种对于个人意义的感觉抑制了与生俱来的恐惧。
第36页:让一种文化群体为之自豪的文化对于其他文化群体来说,完完全全变成没有意义甚至是让人蒙羞的体验,因为只有当我们信奉的文化世界观认为其有价值时,某些行为和成就才会让我们获得自尊感。
第45页:如果自己的社会角色被文化主流所否定,一个人就很难感受到自尊。
第47页:实际上,人们生活中对于一切事物的渴望,其背后的推动力都是对于自尊的追逐。
第51页:有时候你或许认不出这种有真正自尊的人,因为他们未必是名人,未必会拼命让他人注意自己,但是,他们会让你看到,那种稳定和智慧不言自明。有着持久自尊的人就像高大粗壮的橡树或红杉,因为根深深扎在了土壤里,所以能够随风弯腰。他们爱得坦率,会自嘲,并享受当下。他们知道自己犯过不少错误,会承认,但不会因此郁郁寡欢。他们会自我怜惜,会明白,错误其实是学习的机会。如果错了航班,他们不会对售票处的人员出口恶语,他们只会重新购票,等待下一个航班。对话式,他们更愿意说说对方,而不是让话题始终围绕着自己。
第104页:在《道德情操论》(斯密巨作《国富论》的补充本,知名度稍逊)这本书中,作者发现人们追求财富不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而是为了获得"额外的财富",满足自己被他人尊重的基本心理欲望,"人们渴望的不是财富,而是财富带来的尊重和赞美"。
第119页:我们的社会文化体系帮助我们暂时抵御了死亡恐惧对我们心灵的侵蚀,但是其他人另有一套完全不同的信仰体系来帮助他们管理自己的死亡恐惧。如果我们承认别人的信仰体系是"真理",那么我们自己的信仰体系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质疑。有时候我们不得不相信只有自己的信仰才是所谓的"真理",因为只有坚持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我们才能坚信自己的生命是有意义的,才能坚信我们自己是重要的、可以永生的存在。"一种文化总是另外一种文化的潜在威胁,"贝克尔说,"因为别人的文化价值观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能够证明人类可以在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价值和信仰体系内活得很好。"
第119页:不同信仰体系之间相互构成的威胁远比那些相互矛盾的创世故事更加深刻。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所信仰的一切以及我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可能被另外一种世界观体系所挑战。
第121页:除了贬低和污蔑那些跟我们存在文化差异的人群之外,我们还可以给这些"无知""被误导"或"有罪"的人指出一条"光明大道",从而把他们也吸收进我们的世界观体系之内,让他们也接受我们的文化。把其他文化体系中的人转变过来,让他们接受我们的思维方式,难道还有什么比这样能更好地证明我们世界观的优越性吗?
第122页:我们有赖于一些核心信仰来获得自己的心理安全感,但是大多数人的核心信仰都是建立在"相信",而不是"事实"的基础上,所以他们很难被证明是正确无误的。因此,只要我们的信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我们就越来越相信自己的信仰是正确的。
第127页:如果别人的国土被我们占领,我们强迫他们放弃传统信仰而采用外来的生活方式,那么他们怎么可能会认为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而且自己是这个世界的重要贡献者呢?当亲眼目睹自己宝贵的文化传统和珍贵文物被主流文化贬低并吞没时,当发现自己的文化变成了一种可笑的漫画时,当自己的种族被视为动物时,人们怎么可能会不受到死亡焦虑的威胁呢?如果我们这样对待文化世界体系跟我们不同的人,怎能不跟他们发生冲突呢?
第198页:病人感到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去了意义,往往是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采取了过于宏大的宇宙视角。
第200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存在孤独感的最好办法在于:尽力去了解别人,而不是纯粹利用人际关系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陈志武 | 中信出版集团 | ISBN
第31页:在过去近5个世纪里,新教国家和地区在金融、经济、政治、反腐、科技与创新方面都超越了天主教国家,中国的香港也领先于澳门,不仅是由于宗教改革解放了有息房贷、解放了金融,还因为马丁·路德的教义反对权威、解放个体,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责任,由此发展出的新教国家普遍是"小政府、大社会",经济上则以自下而上的自由市场为基础。
美国卡内基训练机构 | 中信出版社 | ISBN
李迅雷 | 中信出版集团 | ISBN
收入水平两极分化加速、高端产品与服务消费占比提升、投资拉动的高增速增量市场向消费驱动的低增速存量市场转变、存量经济的重点是以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获得竞争优势、行业龙头集中度提升。
盖茨比曲线
费雪公式 \(MV=\sum{QP}\)
第76页:既然是长期投资,就不应该过于注重当下的热钱流向,最好能够展望未来10年的经济特征与经济格局。如前所述,跟风者是很难赚到大钱的,只有做到与众不同,敢于承受不被认可的寂寞和煎熬,才有可能喜从天降,获得高回报。
第77页:但只要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是目光短浅的,你则努力把目光放长远,把握住机会的概率就会增加。
陈志武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ISBN
第12页:说到底,金融就是跨期价值交换,就是在双方之间进行的跨越时间的交易。所有的跨期价值交换都是金融,都是金融要解决的问题。
第31页:而感情只能通过平等交流、无私关爱、尊重对方的感受来建立。
第46页:而强调亲情、强调代际地位对等的相互性孝道家庭,子女对父母的情感性支持更多,在感情上更近。的确,有了金融市场之后,相互性孝道正在成为新主流,也是社会的发展方向,
第53页:徐立新等学者的研究也表明,自由恋爱婚姻更加和谐,夫妻关系更加好,但妻子未必孝敬父母,家庭收入也要牺牲一点,而父母包办婚姻带来的夫妻关系不一定和谐,但对父母的好处是:妻子更听话、生小孩更多、对父母更孝敬,而且在父母年长后更会照顾老人。所以,哪个模式更好,就看从谁的利益出发了。
第89页:因为改革本身就是利益的重新再分配,而最不愿意改革,甚至是反对改革的就是原有体制内的既得利益团体。
第102页:就像洛克菲勒讲的:"如果你想使一个人残废,只要给他一对拐杖,再等上几个月就能达到目的。换句话说,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你给一个人免费的午餐,他就会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别忘了,每个人在娘胎里就开始有被'照顾'的需求了。"他进一步讲:"资助金钱是一种错误的帮助,他会使一个人失去节俭、勤奋的动力,而变得懒惰、不思进取、没有责任感。更为重要的是,当你施舍一个人时,你就否定了他的尊严,你否定了他的尊严,你就抢走了他的命运。"
第103页:所以,不管父母,亲友是否有钱,给年轻人"免费午餐"不是上策。利用外部经融市场让青年人"自食其力",最终不仅为个人空间、个人自由的最大化提供基础,而且能迫使青年人成才、成功、有出息。
第107页:在经济学里,我们把"人"的创业赚钱能力、做事业的能力通称为"人力资本",比如我们今天说,在信息时代、在金融经济时代里,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是人力资本,而不是物质资本。
第289页:投资的秘诀,也正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做出比市场上大多数人更准确的判断。本质上这是一种评估(evaluate)的能力。
第320页:男人过于自信,不愿意承认错误或纠正错误,也缺乏耐心,容易激动,而女人更加冷静谦虚,富有耐心。
李录 | 中信出版集团 | ISBN
第66页:在塑造整个历史的过程里,人的动物本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莫里斯把它叫做莫里斯定律(Morris Theorem):"历史、就是懒惰、贪婪、又充满恐惧的人类,在寻求让生活更容易、安全、有效的方式时创造的,而人类对此毫无意识。"但同时人也显示出了强大的学习能力,一旦自然条件开始提供机会,他们很快就把自然资源条件转化成自己生存发展的巨大前进动力。
第113页: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不同地区的人有了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历史又造成不同的信仰体系、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并使自己在这种环境中感觉自在。这就是文化。文化是深入骨髓的,是一种信仰。在这么长时间里形成的文化,基本的信仰、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很难改变的。
第128页:在经济富足的时代,个人既是政治的起点也是重要的终点,和集体利益同等重要。所以任何可持续的政治都需要充分尊重人性。尊重人性当然也必须尊重人性中所有的自私、懦弱、不完美,市场经济和科技创新恰恰给了所有不完美的个人无穷的空间和意义。
肖星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
理查德·德威特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
科学讲的是可证伪性(波普理论),如果一个理论不可证伪——比如算命——那么它就不是科学。
证实太容易了。
演绎推理——例如三段论——最重要的是前提,如果大前提是错的,那么整套推理都没有任何意义。
显而易见,让我们犯了太多错误。
第2页:"世界观"指的是一个观点体系,其中不同观点如同拼图的一块块拼版一样相互联结。
第42页:从一个人自己的世界观来看,那些他感到深信不疑而又有强力证据支撑的观点似乎就是事实。
第94页:对工具主义者来说,一个适当的理论可以给出预言和解释,至于这个理论是否反映或模拟现实世界,并不是一个重要的考量。而对现实主义者来说,一个合理的理论必须不仅可以给出预言和解释,而且要反映现实事物的真实情况。
一行禅师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
第82页:记住,最重要的时刻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在。现在是我们唯一能主导的时间。 最重要的人永远就是那个当下和你在一起、在你面前的人,因为谁也不知道将来你是否还会与他人共处。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你身旁的人快乐,因为这就是人生所追求的。
第108页:了悟这项工作志在服务,在减轻他人他痛苦,在生慈悲心` ,而非满足受赞赏或被认同的欲望。接着,了悟这个计划所使用的方法,是在鼓励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别将这个计划视为一种施舍的举动。
第109页:你认为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并因而感到自满和傲慢,检视这两种情绪。以缘起观来观照这整件事,看出你以为的成就并非真属于你自己,而是属于非你所能掌控的各种因缘条件的和合。
安心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
价值观的冲突是:不接纳对方的行为,但是对方的行为并没有带来具体明确的影响,是看法、观点、信念上的不同。
当自我有情绪的时候,很可能只是一种价值观冲突,若简单、一味地归因于外,也就是把首先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推卸给了不受自己控制的外界,并形成了"可笑愚蠢"的自欺欺人——自己骗自己——因为自己"没有错",所以不需要改变,不需要努力。 背后的原因之一,是不愿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当发生价值观冲突时,需要审视的是自己的价值观,并做出调整,也就是——成长——增加勇气,接纳不同、允许不同——包容。
世界上很多的"坏人",都是因为自己的"指责","虚构"出来的。
序第3页:因为没有评判,所以他人愿意敞开;因为不越界,所以他人不会依赖;因为没有优越感,所以他人感受到尊重;因为没有操控心,所以没有伤害;因为内外一致,所以感受到纯粹的初心。
正因为舒适圈遮蔽了很多习以为常的"坏习惯",才会出现"逆境" (因为不知道、不懂得的道理,而遭受"无知"的惩罚),迫使让自己去面对。
要为逆境的早早出现,感到欣喜。
第8页:看见他人对自己的越界很容易,而看见自己对他人的越界所做出的的反应(隐性的越界)却很难,因为隐性的越界伴随着很多的应该和理所当然,想要看见这个部分,就需要对自我的冲击与内省。
第10页:当他人侵犯了你的界限时,该为你的困扰、需求甚至情绪负责的人是你自己,你是那个要主动去沟通的人。
第10页:这种沟通不是去指责对方应该如何,而是坦诚对方的行为带给你的困扰是什么,坦诚你的感受,这才是一个灵魂成熟的人该有的方式。
第11页:界限的本质绝非关系的破坏或疏远,真正的界限感是带着温度的,是源远流长的细水,滋养彼此的灵魂,因为当中充满尊重和信任。
第20页:期待就是欺骗,期待就是越界,期待过度就是操控。
第105页:为自己负责任,就是不断让自己成长,让自己完整。当我们越来越成熟时,我们才能以生命影响生命,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约翰·格里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ISBN
不知道和「创新者的窘境」、「第二曲线创新」、「刻板印象」、「三岁看老」、「执着执念带来的痛苦」,相关的自然原理,是不是因为:
第166页:重点在于,当连接数超过节点数的一半时,系统会从一个无趣的状态(许多纽扣中存在少数连接)进入另一个具有更多结构的稳定状态,这时再进一步改变的空间变得极为有限。
第178页:我们不是以某些标准来衡量谁比较适合生存,而是以能否存活繁殖来论断真正的赢家。
第187页:在演化景观上不存在任何物种的"最佳位置",它们唯一能做的便是抓住机会,向更好的位置移动,即便现在看来是好的,在几代之后也有可能会变得无比糟糕。
第192页:除非环境发生变化,否则最适应的物种只会做出少许改变。
第219页: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某地的生命为了造福另一地方的生命而扮演着自我牺牲的角色。每一种生物都为自身的最佳利益而存在。
蒋勋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ISBN
键山秀三郎 | 企业管理出版社 | ISBN
吴军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
大卫·奥格威 | 中国物价出版社 | ISBN
Kerry Patterson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
(每章背后的小结很棒)
樊登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
金一南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
利玛窦·墨特里尼 | 新世界出版社 | ISBN
杰克·韦尔奇 | 中信出版社 | ISBN
第11页: 最好的使命陈述就是要这样,既目标远大,能鼓舞人心,又切合实际。
所谓“目标远大”,就像:“哇,太好了,这个目标听起来太棒了,我要努力实现它。”
所谓“鼓舞人心”,就像:“太好了,我知道如果我们努力去做,一定能做到。”
所谓“切合实际”,就像“这个目标听起来非常合理,我要和我的团队努力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