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功課》


17

沒有故事要說的人是最快樂的人。

—— 安東尼 · 特洛普 (Anthony Trollope) He Know He Was Right

22

事實上,一個人並不需要能看才能寫,他需要的是能想象(imagine)。

喬治 · 托夫史東諾葛夫(Georgi Tovstonogov)曾寫的一本好書《劇場導演的職責》(The Profession of the Stage Director)中提到,一個導演若一開始即急忙尋求視覺上或美學上的解決方式來處理某場戲,那麼他馬上就墜入了困境深淵,難以自拔。

.

如果一個導演先了解該場戲的意義是什麼,然後再開始導戲,托夫史東諾葛夫,認為,他必然能夠同時站在作者以及觀眾的立場來思考事情。

.

依我做一個導演和編劇的經驗是:故事能不能感人是依賴那個作者能刪掉的比例而定。

要當一個好作家只有靠學著如何去刪減。將多餘的、裝飾性、敘述性、尤其是令人感動及充滿意義的字眼去掉,才能把作品寫得更好。然而,你一定會問,如此之後剩下來的是什麼?是故事(story)。但是故事是什麼?故事是主角在追求他的目標時,發生在他身上的所有重要事件的演進(the essential progression of incidents)。

如同亞里士多德(Aristotle)所說的,重要的是發生在主角身上的事……而不是發生在作者身上的事。

所以,一個人不需要能看才能寫故事,他需要的是能思考。

1 說故事

32

技術的目的是要解放無意識。如果你能循著規則一步一步做,這些規則能將讓你的無意識(the unconscious)自由,到那時真正的創作力才會出來。若非如此,你將會被自己的知覺意識鐐銬得無法動彈。因為意識總是想要去討好,想要有趣,所以意識總是會去找到那些明顯的、陳腔濫調的東西,因為這些東西都在過去成功過,所以有相當的安全性。創作者的心靈只有在解放後而且被賦予某個任務的時候,才能讓真正的創作力進入。

33

電影也是如此。偉大的電影可以自由得像是一場主角夢境進展的紀錄。我認為對這個概念感興趣的人一定會開始想去閱讀一些心理分析的書,事實上哪些書正式電影素材的寶庫。電影和夢一樣,都是一些影像的並置,而這些並置的組合都是為了回答某一個可以被設定的問題。

34

最後我要說,所有的電影都是夢的段落。

2 鏡頭應該擺哪裡?

42

現在,請注意聽,永遠不要去設定任何東西,我們的做法是,講觀眾放到與主角相同的境況去,讓他們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去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56

謹記,編劇的責任不是製造衝突或混亂,相反的,是製造次/秩序(order)。

3 反傳統文化的建築與劇本結構

83

因為觀眾所關切的是這場戲會發生什麼事?主角想要什麼?更準確地說,是這個鏡頭的重點是什麼?人類知覺的天性是會去注意他們最感興趣的事,就像聽黃色笑話一樣,他們最感興趣的是說故事的人承諾要說出來、但還沒說的: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

電影是什麼?電影就是設計(design)。電影的完成是靠導演對電影題材本質的了解而做的設計。

84

電影導演的功課是藉由不相干的鏡頭之間的並置來說故事——而這正是電影這個媒體的重要特征。它在藉由鏡頭的並置來推衍故事情節時,表現得最為完美,因為這正是人類知覺的天性:理解兩個事件,決定它的進行方式,繼而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表演藝術」(performing art)之所以可以成立,也是因為人類這項知覺的天性,可以依據潛藏於內心的某個預設的觀念來整合任意出現的意象,使之具有意義。這個現象可用神經衰弱症來比喻。它是一種潛藏於內心的某個觀念,將彼此毫無關係的事件、概念或意象結合起來的症狀。

85

人腦將一齣戲中出現的每個事件排列組合成一個故事的情形,其實是人類的天性。人類的知覺天性會將毫不相干的意象連接成一個故事,正因是人類有「讓世界有意義」的需要。

如果觀眾心底想著「開演了」,緊跟著就會自動將幕啟幕落之間所看到的演出整理出來,而不管這些綺羅之間是不是同一個結構。電影也一樣,這也就是為什麼爛電影也可以「成功」的理由,因為人類的天性中有將事件意義化的需要——沒辦法,就是這樣。即使是一些事件任意地出現、任意地並置,人類的心智都會將它們意義化。

86

觀眾心底永遠想知道的是: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例如,這個人會死嗎?這個女孩會去吻她嗎?它們會發現藏在古玩坑底的黃金嗎?

87

所以請牢牢記住,電影之所以有趣,全來自於它可以讓觀眾興味很高地去發現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88

目前我們電影業衰退的原因是,都是一群沒有方向感的經營者在經營。面對這個劣勢,我能做的就是說出事實的真相。說實話是唯一的反抗力量。

另外,沒有人可以隱藏自己的動機和目標。

4 導演功課

100

如果要談「電影的藝術」,唯一的途徑是——漠視演員的存在,漠視演員在影片中的演技,只取用所有由他們單純肢體動作、再經由剪接將鏡頭並置,才有可能達到理想的境界。

例如拍汽車追撞是不需要拍下某個人唄車子撞到在路中間並壓過他的全部過程。它的拍法應該是先拍一些路人走過馬路,再拍一個目擊者轉頭看,接著一部汽車裡的人仰頭一怔的鏡頭,以及他的腳猛踩煞車器,然後再拍一個車外鏡頭,某人的腿以非常奇怪的角度壓在車輪下(感謝普多夫金Vsevolod Pudovkin的理論,他讓上述分鏡方法得以存在)。將這些鏡頭剪在一起,觀眾自然在心底產生一個概念:車禍!

5 一部關於「豬」的電影

108

觀眾之所以對你的戲有興趣,是因為你能讓他們心中產生慾望,想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事。

109

在電影中任何「說明」就像一個在說笑話的人自己把關鍵點說了出來,而不讓觀眾自己去體會一樣。結果是觀眾了解了,但是笑不出來。

選擇電影鏡頭的藝術就在於不要急著讓自己把故事說得清清楚楚。你並不比觀眾聰明。我認為他們絕對比你聰明,而且一定會知道故事到底要說什麼。把招牌理出來的作法我看是太簡單了,雖然它也算是方法之一,但我相信我們可以再想到更好的。我們可以自問「人物在做什麼?」,但更應該自問「這場戲的意義/主旨是什麼?」

110

重點應該是「賣掉這隻豬對這個農夫的意義是什麼?」想一想,是因為農夫的豬隻生意擴展得太厲害了嗎?好。編導要將事件戲劇化的地方絕不在表面,而是它的本質。在這個故事中,賣掉這隻豬對農夫的意義是什麼?

你對這個故事的本質思考得愈透澈,愈能了解這場戲的重點,而不是它的表面。如此一來我才可能真正決定哪些鏡頭是必須的。

容格曾這麼寫到,人不可能遠離他所分析的人、故事或是意向,他必須進入他們。

一旦你進入了,這些人事物必定會對你產生意義。若不進入,那麼你的潛意識就一定無法作用,也想不出比觀眾在家中自己想出來的更好的點子。

111

學習電影導演藝術的第一步驟,就是不用說明來開場,而是想辦法讓觀眾參與。

結論

127

在那麼多導戲的方法之前,你要如何說你的故事?答案是「跟著有記號的水道走」。主角該學的最高目標就是水道,標出水道號碼的浮標,就是每場戲或某個動作的主旨。其中知曉的單位是鏡頭。

鏡頭就是你所有的一切。你所選擇的鏡頭就是你說故事的所有素材,而後才能組成一步電影。你既無法在剪接室讓它更有趣,也不能依賴演員彌補這個遺憾。鏡頭與演員,都是愈簡單愈好。

(完)

(最后更新于 202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