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六讲》


新版序

10

在西方的语境里,“孤独”的意义很不一样。例如“solitude”,这个字,源自于拉丁文的“sol”,是“太阳”的意思。现代葡萄牙、西班牙语的“太阳”还是“sol”,法语“soleil”或意大利语“sole”的“太阳”,也还是源于这个字根。希腊语的“sol”是“唯一”的意思。

西方从“太阳”“唯一”发展出“孤独”这个词,产生类似庄子哲学“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字符的孤独感。

汉语从儒家人际伦理的缺失发展出“孤独”二字,总是人哀婉悲悯。

两个不同的文化,从语文开始,赋予了“孤独”不同的生命意涵。

“太阳”“唯一”,在浩瀚的宇宙中,孤独者,对自己的存在,自信而且自负,并不需要他人怜悯。这些的“孤独”,充分认识到自我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完满个体。

17

我想在一个城市的角落孤独坐着,看人来人往,看忙碌于生活中的众生,有片刻孤独,坐下来,为自己泡一杯茶,为自己按摩一下疲倦的肩膀,跟自己在一起,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做自己的朋友,更爱自己一点。

你要足够完整,才能健康得去爱其他的人,去照顾和负担其他的人。

孤独的核心价值是——跟自己在一起。

情欲孤独

愈来愈孤独的社会

27

每个人都急着讲话,每个人都没把话讲完。

快速而进步的通讯科技,任然无法照顾到我们内心里那个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

我想谈的就是这样子的孤独感。因为人们已经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只是一再地被刺激,要把心里话丢出去,却无法和自己对谈。

破碎的孤独感

37

幸好,我们还有老庄。老庄是比较孤立个人孤独、走出去的思想,在庄子的哲学里,民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一个人活着,孤独地与天地净胜对话,不是和人对话,这是在巨大的儒学传统中的异端,不过这个了不起的声音始终无法成为正统,只成为文人在辞官、失意、遭遇政治挫折而走向山水时某一种心灵上的潇洒而已,并没有办法形成一种完整的时代氛围。

38

我们都曾经很喜欢读武侠小说,因为当小说中的人物走向高峰绝顶时,其实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和荒凉。

44

然而,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鼓励特立独行,让每一种特立独行都能找到存在的价值,当群体对待特立独行做做大的压抑时,人性便无法彰显了。我们贡献自己的劳动给这个社会,同时也把生命价值的多元性牺牲了。

.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在群体文化中,婚礼丧礼都是表演,与真实的情感无关。

无法仰天长啸

46

在群体文化里,二愣子很容易受到伤害,因为他们很正直,有话直说,包括我在内,都是在伤害他。我用了我的权力去保护他,可是对他来讲,他没有做错,为什么不让他据理力争,去向校长、向训导单位解释清楚,让他为自己辩白?

不管是爬墙的女孩,或是这个贴海报的学生,都是被我保护的,但是,我自以为是的保护,其实就是在伤害他们的孤独感,使孤独感无法完成——我设法让他们变得和群体一样。

如阮籍等人都是被逼到绝境时,他们的哭声才震惊了整个文化,如果当时有人保护他们,他们便无法仰天长啸。

活出孤独感

48

如果活不出孤独感,如果做不到特立独行,艺术、美是没有意义的,不过就是附庸风雅而已。

孤独与伦理规范

51

孤独感的探讨一定要回到自身,因为孤独感是一种道德意识,非得以检察自身为起点。群体的道德意识往往会变成对他人的指责,在西方,道德观已经回到个体的自我检视,对他人的批判不叫道德,对自己的反省才是。

52

当道德变成一种表演,就是作假,就会变成各种形态的演出,就会让最没有道德的人变成最有道德的人,语言和行为开始分离。

对生命的怀疑

53

家庭、伦理的束缚之巨大,远超于我们的想象。包括我自己,尽管说得冠冕堂皇,只要在八十四岁的妈妈面前,我又变回了小孩子,哪敢谈什么自我?

.

其实,我母亲和许多母亲一样,手上一直握有一把剪刀,专门剪孩子的头发,比中学时代教官手中那一把更厉害,这一把看不见的剪刀叫做“爱”或是“关心”。因为这把剪刀,母亲成为我走向孤独的最后一道关卡。

在我们的文化中,以“爱”“关心”或是“孝”之名所做的任何决定都是对的,不允许相对的讨论、怀疑——而没有怀疑就无法萌生孤独感,因为孤独感就是生命度生命本身采取怀疑的态度。

生命的意义

55

我想,有没有可能生命的意义就是在寻找意义的过程,你以为你找到了,却反而失去意义,当你开始寻找时,那个状态才是意义。

.

然而不管生命的意义如何,如果强把自己的意义加在别人身上,那是非常恐怖的事。我相信,意义一定要自己去寻找。

抛开结局的束缚

57

有没有这样的印象?大人会说:“这本小说不能看,看了会变坏。”我认为,对人性的无知才是使人变坏的肇因,因为他不懂得悲悯。

59

个体的独立性应该表现在敢于跳脱大众的语言、说出怀疑和不同的思考方式,而不是结局或结论。我相信,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孤独者,更多的背叛者,更多的阮籍和嵇康,勇于说出不一样的话,但要注意的是,这不是结局;如果你认为这是结局,就会以为“他只是在作怪”,当你抛开结局的想法时,才能理解对方是在提出不同的想法。逻辑(logic)一词源于希腊文logos,就是“不同”的意思。你从正面,我从反面,以后才能“合”,才有思考可言。而如果只有一面倒的意见,思考便无由产生。

我相信,好的文学要提供的就是一种“触怒”。

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

61

所有你认为可以简化的东西,其实都很难简化,反而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与自己对话,是这些外在的东西慢慢沉淀,你将会发现,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你的另外一半。因为你会从他们身上找到一部分与生命另外一半相符合的东西,那时候你将更不孤独,觉得生命更富有、更圆满。

孤独并非寂寞

67

孤独与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是饱满的,是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确定生命与与宇宙的对话,已经到了最完美的状态。

语言孤独

70

准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吊诡,我们用各种方法使语言愈来愈准确,语言就丧失了应有的弹性。

每个人都在说,却没有人在听

76

很有趣的是,使用同一种语言为什么还会因为“听不懂”而产生误会?很多时候是因为“不想听”。当你预设立场对方一定会这么说的时候,你可能一开始就决定不听了,对方说再多,都无法进入你的耳朵里。现在很多call in的节目就是如此,每个人都在说,却没有人在听,尽管他们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

谨言慎行的民族

79

相对地,孔子要求人的内在多于外在,如果有人话讲得很好听,就要进一步“观其行”,行为若不相符,他是无法接受的。

80

西方符号学也是讨论语言的结构,主张在检验思想内容前,要先检验语言的合理性,如果语言是不合理的,那么说出来的也一定是错误的,必须先将错误处标示出来,然后去找到符号学的定论。我们的文化在这方面的检验很弱,所以你可以看到政治人物的语言都非常混乱,西方的政治人物使用语言很讲究,因为随时可能会被攻击,可是我们对语言并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语言的含义经常是暧昧不明的。

革命孤独

110

革命者迷恋自己年轻时的洁癖,而且深信不疑。

思维孤独

198

所有哲学的思考者都是孤独的

放下成见才能进行思辨

223

城市里的艺术家,是社会里面的一个现象,也可以是一种思维。艺术家在不同社会里创造出来的审美价值,往往是检查思维最有趣的东西。

224

审美随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意识形态,不断改变,一直在变。因此要对审美进行思辨,首先要放下的是“成见”,也就是你原本具有的那个审美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成见包括你既有的知识,你的知识就是你思维的阻碍,因为知识本身是已经形成的观念,放在思维的过程中,就变成了“成见”。我们说这个人有成见,就是指他已经有预设立场,已经有结论了,所以他的思维也停止了。

孤独是思考的开始

225

在本书里,我一直说着一件事:这个社会要有一个从群众里走出去的孤独者,他才会比较有思考性,因为他走出去,可以回看群众的状态;如果他在群众当中,便没法自觉。我自己也是一样,当我在群众中,我根本没有办法思考。所以孤独是思考的开始,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让自己孤独?就像大陆朋友所说,“不要做前面几个,也不要做后面几个”。在群众里面,我们会很安全;跟大多数人一样,就不会被发现。

大凡思考着都是孤独的,非常非常非常孤独。例如庄子,他孤独地与天地往来,不与人来往。

226

庄子长期以来保持一个高度,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他几乎从未成为文化主流,大概只有在魏晋时候昌盛一点,其重要性亦不如儒家。可是他追求个人的解放、追求个人的自由、追求个人在孤独里的自我觉醒,都是非常重要的思维。

无人理解的孤独

231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活着,他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他的知识是无限的,意思是说你怎么学都学不完,你必须不断地航向未知的世界。

可是大部分的人半路就停下来了,不肯走了。唯有真正的思维者坚持着孤独,一直走下去。最后,那个孤独的人,走在最前面的人,他所能到达的领域当然是人类的最前端。

所以,思维的孤独性恐怕是所有的孤独里面最巨大的一个。

任何一个社会皆是如此。当你坐着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绝对保有一个巨大的自我孤独性。所有的思考着,不管是宗教里的思考着、哲学里的思考着,他的孤独性都非常大,像苏格拉底、柏拉图将他描述为一个绝对的孤独者。

孤独圆满,思维得以发展

233

在《语言孤独》篇,已经谈到语言的无奈,愈多的语言就有愈多的误解,愈多的语言就有愈多的偏见,愈多的语言就有愈多纠缠不清的东西。这个时候更需要孤独的力量,让大家沉淀,然后清明。

234

老子说空才能容,就像一个杯子如果没有中空的部分就不能容水。真正有用的部分是杯子空的部分,而不是实体的部分。一栋房子可以住人,也是因为有空的部分。老子一直在强调空,没有空什么都不通,没办法通,就没办法容。

物质的“空”较简单,心灵上的“空”恐怕是最难。你要让自己慢慢地从不怕孤独到享受孤独,之后才能慢慢达到那样的境界。

孤独一定要慢,当你急迫地从A点移动到B点时,所有的思考都停止。生命很简单,也是从A点到B点,由生到死。如果你一生都很忙碌,就表示你一生都没有看到,快速地从A点到了B点。

235

让自己有一段时间走路,不要坐车子赶捷运,下点雨也无妨,这时候就是孤独了。

伦理孤独

道德是预设的范围

240

道德对人类的行为,预设了一个范围,范围内属于伦理,范围外的就是乱伦。而在转换的过程中,所有的伦理分类都要重新调整。我相信,人类今天也在面对一个巨大伦理重新调整的时代。

264

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他们的伦理经历了一次颠覆,比较回到了个体。当然,西方人对“个体”的观念,是早于东方,在希腊时代就以个体作为主要的单元。而以个体为主体的伦理,所发展出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都不会变成一种固定的制约、倚赖,而死彼此配合和尊重。

265

现在我们的社会也在做同样的事,保护孩子不受家庭暴力的威胁,可是你会发现,我们的就爱听仍在抗拒,认为“这是我们家的事”,最后就私了——伦理就是私了,而不是到公众的部分去讨论。

伦理构成中私的部分,“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这个部分,造成许许多多的问题被掩盖了。

266

她没有孩子是独立个体、是公民的概念,所以会去掩盖事实,构成了伦理徇私的状况。

伦理也是一种暴力?

267

我们不太敢承认,可是伦理有时候的确是非常大的暴力。我们觉得伦理是爱,但就像我在暴力孤独里丢出来的问题:母爱有没有可能是暴力?如果老师出一个作文题目“母爱”,没有一个人会写“这是一种暴力”,可是如果有百分之零点一的人写出“母爱是暴力”时,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重视。

268

一个渴望伦理大团圆的人,不会让你发现伦理有漏洞。你看传统戏剧,最后总是来个大团圆,而这个团圆会让你感动,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无奈的渴望。

粉饰太平的大团圆

271

即使我们与最亲密的人拥抱在一起,我们还是孤独的,在那一刹那就让我们认识到伦理的本质就是孤独,因为再锦密的人际网络,也无法将人与人合为一体,就像柏拉图说的,人注定要被劈开,去寻找另一半,而且总是找错。

大团圆的文化是让我们偶尔陶醉一下,以为自己找到了另一半,可是只要你清醒了,你就知道个体的孤独性不可能被他者替代了。但不要误会这就没有爱了,而是在个体更独立的状态下,他的爱才会更成熟,不会是陶醉,也不会是倚赖。成熟的爱是倚靠不是倚赖,倚靠是在你偶尔疲倦的时候可以靠一下,休息一下,倚赖则是赖着不走了。

我们常常把伦理当做倚赖,子女对父母、父母对子女都是。我看到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爱,有人觉得这样很幸福,我却觉得很可怕,因为当孩子长大后,这些人会反过来倚赖他,那是多么沉重啊!

当我们可以从健全的个体出发,倚靠不会变成倚赖,倚靠也不会变成一种常态,因为自己是可以独立的,不管对父母、对子女、对情人、对朋友,会产生一种遇到知己的喜悦,而不是盲目的沉醉,如此一来,所有构建出来的伦理也会是更健全的。

打开自己的抽屉

272

伦理孤独是当前社会最难走过的一环,也最不容易察觉,一方面是伦理本省有一个最大的掩护——爱,因为爱是无法对抗的,我们可以对抗恨,很难去对抗爱。然而,个体孤独的健全就是要对抗不恰当的爱,将不恰当的爱做理性的分类纾解,才有可能保有孤独的空间。

孤独空间不只是实质的空间,还包括心灵上的空间,即使是面对最亲最亲的人,都应该保有自己孤独的隐私。

(最后更新于 202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