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一件事》


自序

XI 那又为什么说:此时此刻,就是人生最好的时光呢?主要是因为,我如今更能接受自己,接受别人,接受发生的一切。因为接受,所以自在、臣服,因而感恩、乐于分享和付出,并在其中不断超越自我,看到了许多不一样的人生风景......这一切,让我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并让我感到幸福,这是过去不曾有的。

第一部分 从「我」开始学

第1章 看见我自己

看不见自己 4 出门在外于与人交往,常带着目的,不是别人有目的,就是自己有目的,只要任何一方有目的,彼此的交往就难免失真。

5 把认同当了解,吧不认同视为误解,因而不断错过看清自己的机会,越活越虚假,误了自己的人生。

不能"做小事" 6 那是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只做"非我不可"的事,其他事都尽量让别人做。可想而知,"非我不可"的当然都是大事、不可能是小事。最后的结果,公司大事越来越少,少到几近于零,我终于落入"无所事事"的境地。最惨的是,"无所事事"之后还不甘寂寞,我总想找些"大事"干干,却发现常常眼高手低,不了了之。

7 不仅事业,连生活上也是如此。我的"不能小"终于扩展至"全方位":做事高谈阔论,眼高手低,生活处处依赖,几近白痴。

别宠坏的中年人 8 在会议上,大家都等着我的指示;在宴会上,总少不了由我发表"高见";家庭聚会上,包括长辈都配合着我的行程...... 我想做的事,大家都配合我去做;我不想做的事,没有人能勉强我去做。我渐渐变成总是自认为是对的,即便结果显示我是错的,也没有人会提起。我发现用钱和势可以解决好多问题,凡是可以用钱和势摆平的,都不是问题。我既无求于人,也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即使要帮助别人,也得照我的想法来 ......这样的事情还可以无限延伸,因为被宠坏的中年人早已演化出千奇百怪的样态,其中又以企业界为最。

9 问题是被宠坏的中年男人是很难自我察觉的,因为他们是当权者,不容易听到不同的声音,自我感觉超级良好;他们还擅长打造自己的城堡,只让看得顺眼的人进来;更重要的是,当他们感觉不好时,有太多方法找到疏解的替代品。

祸由"想"出 11 而对这些几乎无用的想法,自己居然如此执着,还把它们和自己的情绪、尊严、价值绑在一起,因此造成了这么多不必要的"业",真是荒谬至极、可笑至极。

骨子里的傲慢 13 从我的经验下结论:傲慢真的是绝症,除非你能看见它。看见它,不容易;但只要能看见,就有机会治愈......

自我感觉良好 15 "感觉良好"的,若是"自我",就是逃避,是画地自限; "感觉良好的",若是"真我",就是面对,是海阔天空。 一线之隔,天壤之别。

早就跟你说过了 16 当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想的是自己,完全没和别人"在一起",本质上是在搞权力斗争,没把别人的感受放在心上。这句话很容易浇灭别人的热情,打击别人的自信,剥夺别人的空间,甚至扼杀别人难得生发的改变契机。 破坏力简直不可思议!

活颠倒了 18 曾听一位大师说,世间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当时有些触动,但也不升了然。直到心中冒出了"当真"和"认真"这四个字时,才开始觉得受用了。

回想过去的自己,获得不怎么样,就因为把"当真"和"认真"弄颠倒了。那种活颠倒的样子,就是拿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太当真,面对的自己的事却不认真。

. 只有能做主的,才算自己的事。

. 把别人对我们的好太当真,就让自己陷入依赖关系,身不由己;如果认为别人对我们不好,而且还当真,则易形成对立,制造无谓的拉扯,浪费彼此的生命,又所为何来?

19 在各种关系中,只有我如何对待别人,才是自己的事,是能做主的事。无论别人活得好不好,无论别人如何对待我,我都接受、尊重、关心和付出,并把关系中的问题当作功课,拿来修正自己,这才是该认真的事。

. 面对现实,只能接受,只能臣服,然后看看自己还能做什么,这才是自己的事。

不拿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当真,是真正的幽默!幽默创造出空间,让人游刃有余,可以自在欣赏人生大戏,同时认真扮演好自的角色。

有这样的体悟后,每发生一件事,首先要弄清楚;到底是谁的事;然后对老天的事别人的事保持幽默,不当真;对自己的事,认真对待,莫放过。能这样活,才算没活颠倒,才算对自己的人生负起了责任。

接受自己 20 圣严法师说过八字箴言:面对、接受、处理、放下。它们清楚地揭示了"认真"的次第。

. 一个认真做事的人,会先做坏的打算,然后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就是彻底的"接受"。

生活需要"空和"闲" 23 如果空闲之余,悟出了什么有关生活或生命的道理,那就等于中了大奖。

第2章 可以不一样

30 人生苦乐成败,大约脱不了"关系"二字。在关系中,无论男女老幼、尊卑贵贱,其实只有两个念头。其一,叫做"我想不想跟你在一起";其二,叫做"我想不想和你一样"。如果别人并非"不得不",而是真心的想和你在一起、想和你一样,那么你们彼此的关系应该就"没别的事"了。

31 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依然。如果你周围的人都想和你在一起,想和你一样,影响是自然发生的,不必刻意经营。

. 所以人生的意义,真的不是"想"出来的,只能"活"出来。人生除了活好,真的没有别的事。

放下评判心 32 我体验到,自己一旦处于尴尬失能状态,内在情绪立即开启,头脑评判同步浮现,这种评判不是在评判别人,就是在评判自己。负面情绪和头脑评判一旦出现,人就完全梳理于当下,陷入手足无措、进退失措的窘境中,效能低到无以复加。

"叫停"的机制 35 所以我知道,人生的效益,与发生什么事关系不大,与自己的状态好不好相关度极高。因此,最重要的是设法保持自己的好状态,万一做不到,至少要设置"止损点",不能再亏下去,即"知止"!这是一门人生的功课。

"爱自己"的方式 36 最明显的是那些爱生气的人。生气是非常伤身的情绪,他们竟然容许自己经常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真实太不爱自己了。此外还有抱怨、嫉妒、占有、比较,也包括不那么明显的傲慢、伪装、疏离、依赖、冷漠、好强,当然也有时下流行的媚俗和"酷"。这些背后的根源,都处于不爱自己。

37 一般来说,表面上看起来最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其实骨子里是不爱自己的;还有些人用自尊、自重、自强、自信来掩饰他们不够爱自己;最特别的是自我感觉良好,没事就好"宠自己一下"的人,用溺爱自己来替代真爱自己。

. 直到近日,我才终于悟到:"爱自己"不是念头,而是结果。它是一个人用全然的觉知和愿意去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后必然出现的一种状态。我由此发展出一条简单的准则:自己面对每件事的行为,如果能让自己更满意,更喜欢自己了,就表示做对了,否则就是做错了。通过这样不断地检视和修正,更爱自己,并因此更爱别人,都是必然的结果。

"选择"焦虑 38 我来此的目的,不是要让人佩服我,而是看我能帮别人什么。我有什么,就全部拿出来,而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有什么理由需要焦虑?

. 焦虑的来源,与面对什么处境无关,只与自己的想法有关。

如果你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你,不想控制事情该如何发生,就没有理由焦虑。

39 对治的方法只有两个:行动或放下,别无他方法。如果两者都做不到,就是你自己选择了焦虑,跟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从小事做起 40 我对他说:"你老婆没冤枉你,因为你乱丢袜子背后的念头,就是觉得自己很大、别人很小。你这么大、她那么小,人家很难平起平坐和你做夫妻,所以才和你过不去。"

41 我进一步推敲,是自己如何判别何为大事、何为小事的,我发现只有"能证明自己很厉害的""能用来交换更多的"才是大事,其余都是小事。

原来,自己所谓的"做大事",不过是自我膨胀的合理化,而且在膨胀自我的过程中利用了别人、贬抑了别人,自己还不认账。那些为"小事"和我过不去的人,完全没冤枉我,因为在每件小事的背后,都有自以为是的"不愿意"。别人其实并非为小事在和我计较,而是在提醒我的自以为是,我却不接受、不感恩。

真正做大事的人,一定是有愿力的;愿力的修炼,就是从每件小事背后的"不愿意"开始的。通过小事,看见自己的"不愿意",把这些小小的不愿意修炼成愿意,是愿力修炼的关键所在。

别错过百花齐放 43 结果,大多数有成就者在自己的周围筑起一道又一道的高墙,挖出一条又一条的护城河,住在自己的城堡里,让所有人适应自己,而自己不用再适应别人。

第3章 转动的心念

揪出"不愿意" 47 我也发现了一个诀窍:要修炼愿意,为别人容易,为自己难;大家一起容易,自己单独难。

修愿意 49 汉子"愿"的本义就是"原本之心",早已道尽了一切。

我这才发现,大家可能是"倒果为因"了。

"执念"即地狱 50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他人即地狱。我的另类解读是:你把别人想成那样,你自己就坠入地狱;如果彼此都把对方想成那样,关系就坠入地狱;如果一群人把一群人想成那样,社会就集体坠入地狱。而这些"想",从来都不是全部的真相。

这一切,到底为何来?毫不例外,都是在事件发生的当下,从有人"乱想"开始的。一旦有人开始乱想,就会引发各种计较,人人拿起自己的一把尺,算自己的一本账,损益从此不可能平衡。

51 人一旦陷入自我的思维模式、情绪模式和行为模式,就业力缠身;一群人的业力缠身;则陷入共业;身处共业的人,对真相看不见,也没兴趣,即使铁证如山也不信,继续上演"罗生门"。

难道不是让出自己的"执念"?因为执念是一切"对立相"的源头。必须有人先放下执念,才可能重建人与人的连接,才有机会一起从地狱中解脱。谁先做?除了自己还有谁?

管好"念头" 53 人一生重复最多次的不是呼吸,而是"念头"。

找回"真心" 54 很明显,人生有没有收获,其实和发生了什么事无关,之和自己有没有用心有关。

55 这其实是东方传统智慧的最大奥秘,自古以来的大修行者,可以做到行、住、坐、卧皆"一心不乱",随时活在当下。

. 凡事皆有初衷,经过人事纠杂,昏沉妄想后,多数人都忘了初衷,也就失去了真心。

逆境的三句"咒语" 56 通常小小的逆境,突破的是见识和能力;从大逆境突破的则是心性的转化。因为大逆境千丝万缕,纠结交缠,讲道理、找方法、用资源都过不去,最后只能转化心性,才过得去。

. 惭愧心让人反求诸己,看到己所不足,把自己缩小,带来突破的动力;慈悲心让人体悟到自己和别人正在一同受苦,帮助人放下对道理和利害的执着,有机会一起从苦中解脱。这两种心,都能单独带领人走出逆境。但假如你把逆境变成考验自己的环境,把带来逆境的人变成帮助自己成长的贵人,就可以从逆境中精进。

57 重点是外境苦,内心不一定苦。逆境当前,境苦心不苦,就是好学生。

面对苦,有三种境界:心随境转,心不随境转,心能转境。

决定要快乐 58 在这条路上,我最大的发现就是快乐是可以自己做主的。人生成败顺逆,有太多不如意,但快乐这件事,却是我说了算! 在佛教经典里,这种快乐也被成为"欢喜心"。

人生总是"不得不" 61 根据我的实践经验,通常所有的"不得不"在经过反复检视后,都会看到"一切都是因为我"。抱怨都是因为自己的"不受",无奈都是因为自己的"不做",这就是真相。世上所有事,只要甘愿受、喜欢做,就没有"不得不"。

好为人师 62 我的"好为人师",症状如下:第一,有时根本不管别人需不需要,只因我看不顺眼,就强行指教别人;第二,有时看到别人有需要,但不管他是否准备好,便自顾自地指教起来;第三,有时别人愿意受教,但我没弄清楚状况,就开始长篇大论;第四,有时我教别人教得一语中的,别人也很佩服,但他回去根本做不到,徒增挫折而已;第五,我还经常指导别人到自己很过瘾,把话说得太快、太多、太满,没有留下空间让别人想明白,让别人自己下决心;第六,大多数时候,我建议别人去做的事,自己也没有做到;第七,最严重的是,我常以为自己说完了,别人听懂了,事情就结束了,根本没有想到接下来还该为别人做什么。

63 我的自我疗愈过程,也不妨说说,供"病友"参考。首先,千万别以为"好为人师"只是小毛病,它不仅耽误别人、压迫别人,也给自己人生造成重大障碍;潜藏其后的是傲慢自大、自我为中心、浮华不实、麻木不觉......这个毛病不改,你的人生很可能就"仅此而已",再也无法前进了。

其次,改正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先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到底是希望对人有帮助还是为了彰显自己。 一看到念头不对,就设法即时转念,生惭愧心,纠正行为。如果起心动念真正是想帮助别人,必定是从自己的"做"开始修。修到深处,自己的样子会不同,也必定慈悲和智慧俱足;当别人有缘靠近你的时候,你自然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别人的生命前进。这才叫"为人师表"!。

人人都该改个性 64

观照你的心念,因为它很快会变成思想;

65

观照你的思想,因为它很快会变成语言;

观照你的语言,因为它很快会变成行为;

观照你的行为,因为它很快会变成习惯;

观照你的习惯,因为它很快会变成个性;

观照你的个性,因为它很快会变成命运。

而你的命运,就是你的人生!

. 一个组织的命运,也是全体人员(尤其是领导者)个性、习惯、行为、语言、思想、心念的集合体。所以中国儒家讲究"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礼记·大学》),定下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之所先后,则近道矣"(《礼记·大学》),主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

修身修什么?"修个性"而已。修个性,重在修一颗真心;修真心,要先主动观察,这就是现代人所谓"自我疗愈"的精髓。

第二部分 更好的自己

第4章 自我的突破

开窍之路 70 真正的突破远远不至于进步,比较接近于开窍。进步像爬楼梯,认真努力即可;开窍像在天花板上打洞,是更上一层楼,脱胎换骨。

一个开窍的人,能想到以前想不到的,看到以前看不到的,听到以前听不到的,说出以前说不出的,做到以前做不到的,最后活出以前活不出的样子。这才是真正的突破!这样的突破才能超越无常。

如何"放下" 71 "提起"和"放下"是人生两门打工课,一辈子都做不完,而且这两门课,说到底,其实是一件事。因为你只能放下你曾经提起的、你已经完成的,否则只能叫"放弃",而不是"放下"。并且往往没有前面的放下,就不可能有后面的提起。而一旦提起,就不能放弃,否则只能称为"冲动",不算真正提起。

. 人真正能放下的事,是曾经全然经历,吃过苦、碰过难,甚至走投无路,却仍然一次次地坚持,决不放弃,最终苦尽甘来、享受成果、备受肯定的事。这样的事,你能潇洒地退场,才叫作放下。

"怕麻烦"才麻烦 75 当事情发生,负面情绪由内而生,头脑上立刻给它贴上"麻烦"的标签,开始启动麻烦处置反应模式,结果当然是越麻木越烦躁。麻烦一再重演,正是无意识和逃避结果,人生就在不间断的麻烦中停滞、虚耗和错过。

太多"我认为" 77 我的乱象,基本上都是"我认为"。我承认的错,是"我认为的";我的无伤大雅,是"我认为的";我的补偿一下,也是"我认为的"。

. 我一直看不到的是我认为的小错,未必真是小错;我认为的无伤大雅,别人未必也有如此感受;我认为的补偿,或许根本不是人家想要的。人家要的,不多不少,就只是这个而已,而我能给,却偏偏不愿意给。

自己最厉害 78 一位做投资的朋友,看过上千家公司,见过数不清的经营者,最大的心得是:越厉害的老板,越难找接班人。

. 他的意思是,居上位者必须要用母亲对孩子的态度来对待下属,才能传承志业、发扬光大。天下的母亲,都希望孩子能比自己强,人生比自己圆满,能做到自己做不到的,并且愿意付出一切来成就他们。

. 偏偏在实践当中,许多经营者一路都在证明自己厉害,最后成了习性,明明已经很厉害了,不必再证明了,他们还每天都在为此忙碌。因为他们都忘了,自己的成功是多少人"成全"的结果,只是执着于"都是因为我厉害"。

. 说穿了,一天到晚证明自己很厉害,其实是一种病。他的病因是缺乏自信、不知感恩;他的病征是眼中没有别人,生命在原地打转,就像被宠坏了、不肯断奶的小孩。如果四十岁以上还有这毛病,可能是习性难改;过了五十岁还这样,算是贪念很重;年过六十仍在证明自己厉害,只能称为痴愚了。

79 现在我每天必做的功课是:听自己所说的话,有几句是"自己厉害"、几句是"成全别人";观自己所做的事,有几件事是"自己厉害"、几件是"成全别人";并时时提醒自己:今日有我,是多少人成全的结果,若不把这"成全"传递下去,简直无颜生存于天地之间。

. 我想起 世界上影响最大、志业传承超过千年的人(如释迦摩尼、耶稣、孔子),都不是证明自己厉害的人,而是一心成全别人的人。 这更说明这门功课非修炼不可。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81 人生最终的圆满,算的是总账,不是"日益"了多少,而是"日损"了多少。这才是真正的"大道"。

先"搞定自己" 82 这种情况持续了很多年,我才慢慢弄明白,其实是因为我看不清楚自己,所以才看不懂别人。譬如,第一,我常用自己做到的去比别人做不到的,却看不到有许多别人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第二,看不到自己如今做到的,过去也曾经常做不到;第三,看不到自己得到许多人得不到的,若非如此,其实自己也不愿意如此做;第四,看不到自己的做到和得到,是别人不断成全的结果。因为有这么多对自己的"看不到",所以才妄想通过沟通渠"搞定别人",结果最后徒劳无功。

自我评分降为零 84 虽然市场占有率仍然很低,执行力度仍有待改善,你只能给自己打三十分,却深觉信心满满、莫名兴奋,因为你已经知道如何在"蓝海"中航行,而且看到"新大陆"就在前方。

在跟随中突破 87 我看不到的是,无论自己如何发明创造,其实最终还是走不出"自己的一套",弄来弄去,不过就是那几套。我当然也并非不懂得吸收别人的优点,问题是,我仍然使用自己的认为去吸收,不肯老老实实地先做到跟别人一样。过去的我,看不到这种习惯背后的傲慢,更看不到它已对我的人生造成了极大限制。

. 至于创造力,是在做到跟别人一样好以后才开始的,是在做到跟很多人一样以后自然会发生的。

自我了解的镜子 88 人间关系的真相就是,你有千百个"分身",活在别人的人生里,同时也有千百个别人的"分身",活在你的人生里。这些分身似真似幻,但彼此拉扯起来,又热闹地很,也常惹麻烦。了解了这个真相,就不难发现,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没有意义的。

89 因为了解别人怎么看自己仍然是有用的。

第一个用处,别人的看法可以成为我们的镜子。

. 第二个用处,别人的看法有助于我们找到与人的相处之道。

"认错"必修课 90 认错为什么这么神奇?我看到了背后的三个原因。

其一,正如不会认错会恶性循环一样,认错也会传染,只要有人开始,就必有人跟进。尤其居上位者带头,效果不可思议。

其二,人有错不认,背后必有执念。认错能让执念消融,最后解决的问题就不止一桩,而是把那执念所滋生的问题一并化解了。

91 其三,很多事情之所以衍化成疑难杂症,都是因为背后的因果复杂,纠缠成一团,剪不断,理还乱。这种时候,所有的解决方案都难以避免造成进一步的对立,只有认错才能突破。

92 对我来说,做最坏的打算,就是"豁出去"三个字,它代表着全然接受、全然信任、全然臣服,它代表着突破底线、解除制约、放下执着。这三个字,不仅在逆境中好用,在顺境中也好用。

第5章 高效能人生

"听话"的效能 96 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却常常给忘了。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我们太执着于是非对错,觉得自己的看法精辟、有道理,所以别人一定会听;其二,我们太沉迷于自己的角色,觉得自己是老板、主管、父母、老师、前辈,所以别人必须听我们的。

这真是大误会。有道理只能让人低头,居高位者只能让人"不得不",都不是发自内心。让人真正愿意"听你的",其实只有一个理由:因为你"听我的"!

97 如是我才明白,"听"比"说"更重要,也更有效能。

被动人生未必不好 101 如今的时代,大家都强调要积极主动,多数人也教育孩子一定要积极主动,其实是粗浅了。事实上,每个人都应该深入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积极主动的。

认真求人 102 我有一个比方:人一旦不求人,就很容易不在意别人的看法,陷进"自我感觉良好"的舒适圈。就像是产品即将退出市场,不必再研究客户需求,不必再研发产品改良了。

努力无极限 109 普通努力才会让人觉得累,超级努力就不累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11 根据我的理解,凡是巨人,都很喜欢让别人站在他的肩膀上,而且巨人的肩膀通常都很宽大,上面能站很多人。至于谁能站上去,就靠缘分了。缘分也不玄,有愿望、不执著,就是前提。

第6章 还在学活好

学不讲道理 116 有时候,明明人际关系已经出问题,彼此都在受苦,我还是抓住大道理放不下,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赢了理,输了人"。而且 那个"赢"了的理,不过自以为是而已。

117 其后每逢关系中出现"不以为然",我都设法让这幅画面浮现,以如今成熟的我,超越那禁锢于幼小心中的习性,重新学习用"感同身受"取代"咄咄逼人"。从此以后,亲密关系成为我一门乐于学习的功课。

. 抓住大道理不放,不是个小问题,是时代大毛病!

学"感同身受" 119 我如今的理解是,感同身受不能一厢情愿,必须是双向的,因此有三门功课要做。

其一,要学会"如实"表达。大多数人的惯性,都是压抑、批判或讨好地迂回表达。如是表达,需要一番修炼。

其二,要学会"放空"倾听。这件事不容易,尤其是在对方压抑或愤怒时,仍然要通过说话,听到他真正的感受和需要。

其三,要学会随时"不耻下问"。千万不要觉得理所应当,更不要自以为有特异功能,只要觉察自己和对方无法感同身受,就立即提问。

学"面对脾气" 121 很多时候,我在发脾气的人身上接收到求救信号,看到他们是在气自己,气自己无用,气自己莫名其妙;有些时候,我甚至在他们的狂怒中,感受到他们对人的信任和带着期待的深爱。

学"说对不起" 123 我审视自己的"道歉史",归纳出四种境界:第一,克服自己的个性,有错就说"对不起";第二,克服自己的执着,就算自认为有理,还愿意说"对不起";第三,只要对方需要,随时可以说"对不起";第四,人我两忘,只为大家以后都能更好而说"对不起"。

学"听话" 124 病症如下:第一,别人还没开口,我就知道他想说什么;第二,如果是熟人在说话,三分钟我就请他"说重点",五分钟我就问他"结论是";第三,如果说话的人是长辈或"贵人",我只好耐住性子假装听,但肚子里意见一大堆,还得控制表情以免被发现;第四,我偶尔会认真听别人在说什么,目的是为自己接下来"发表高见"找题目;第五,如果场合由我主控,别人说话时我经常打断、插嘴或接话。

125 简单说,"不听话"和缺乏同理心、目中无人,是可以画等号的。"不听话",就是只用脑袋在活,没有用心在活。"不听话"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一定会获得很累。

. 我渐渐发现,许多事不用说,也不用做,只要用心听,就已经圆满了。

学"说话" 126 至于我遇到的高人是怎么说话的,也有几点:第一,别人不问,不轻易说;第二,必须说的时候,只说几话;第三,说的时候,整个人都"在",而且把心放在听着身上;第四,说话留下很大空间,让听着自己去想明白;第五,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自己正在做的。

127 正如福禄培尔所言,"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

学"赞美" 128 经历一番学习后,我如今看到的有关赞美的四种情况:第一种人,执着于自己的个性或习气,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吝于赞美,自是不可取;第二种人,为了自己的好处,用赞美或激励操控别人,虽然暂时有效,副作用却难避免;第三种人,突破自己的限制,常能欣赏别人的优点,并且真心表达,人我皆大欢喜,境界不俗;第四种人,对生命有透彻了解,以助人为快乐,常能带着"觉性"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别人的生命带来滋润和启迪,这才是赞美的最高境界。

学"感恩" 130 在广度上,为什么我认为有些人和事不必感恩呢?原因不外乎三点:第一,我认为这成果是我靠自己的本事辛苦挣来的,不知道感恩谁;第二,我认为那是别人该做的,而且大多数人都这么做,不适用于感恩的范畴;第三,我认为彼此的对待是约定俗成的"交换",各尽全力,各取所需,谁也不欠谁。

131 因为"感恩之心"其实是生命中最强大的能量,其中包含了谦逊、觉察和智慧,并且和幸福相生相伴。

学"信任" 132 总体来说,我半生臣服于"信"与"不信"之间。回头一看,凡处于"不信"状态时,总是低迷、混乱、复杂,看不到希望;凡处于"信任"状态时,都是安定、清晰、简单,对未来有把握。 这种状态与顺境或逆境无关,而且与自己当时的生命状态有关。

133 拥有完整的信任,就是回到了生命的源头,能够听到内心深处的呼唤,得以身处乱局险境或面临诱惑而仍有定力。

学"助人" 135 我如今了解到,凡发生的事都是人的功课,人只有通过功课,生命才能前进;只有生命前进了,同样的事才不再发生,即使发生也不再困扰或烦恼。而且,多数造成麻烦的事情,都已经是"结果",通常"原因"都不在这些事情里,而在更深的源头处。 只有带着自己回到源头处,"结果"才会消失。

. 助人是一种很深的修行,修到好时,求助者和施助者同时转动,其实已分不清楚到底是谁在帮谁了。

学"不计较" 137 一个计较的人,与他人总保持距离,不仅错过了人间的缘分,同时也错过了自己的功课,活成自我设限的人生。

学"记名字" 139 重点当然不仅是记名字,而是对别人的起心动念。你待人如家人,你就在家;你待人如陌路,你就是过客;若人经常都是过客,这一生就算没回家,这世界不是他的家。

第三部分 修炼的智慧

第7章 家庭的修炼

善根 144 翻着翻着,终于醒悟,人生没有意义,只有生死,只有绵延。 能活下来,能传下去,本身就是意义。

145 大自然用洪水猛兽考验人,人用齐心协力通过考验,历经千万年,仍能活下来、传下去,都在遗传基因中具足勤劳朴实、顺天应人的"善根"。

. 我怕"顺天应人"这四个字太深奥,难以领会,就改了一下这八个字送给年轻人:勤劳朴实、善解人意 。我说,未来这样的人太稀有,任何老板看到了都会两眼发亮、用心栽培的,不愁没出路、没发展。

母亲的"苦肉计" 147 母亲的名言是:学问(本事)装进肚子里,别人抢不走,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 有了这样的了解,我对一个人如何影响别人、如何被别人影响,当然也有了不同的认识:重要的不是你讲了那句话,而是你讲那句话之前之后,你自己做了什么,又对别人做了什么。只有当这些连续性、出于灵魂深处的、带着爱的能量的"做"与"说"完全吻合时,那样的"说"才具备真实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根本毫无影响力可言!

"贵人"正解 148 曾教授认为,财富和机会都是双刃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带给你这两样东西的人,并不一定就是贵人。但是做人的道理却有益无害、用之不竭,能带来这种宝贝的,才是真贵人。

. 这样的贵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有无条件的爱;其二,有无线的耐心;其三,能树立榜样并能潜移默化。

149 推而广之,曾教授"贵人论",当然也可以用在企业领导上(请注意,我没说管理)。领导的精髓,就在于要做员工的"贵人";领导的前提,就是先领导自己;能够被领导,则等于做了自己的"贵人"。

怎样教出好孩子 151 教出好子女,不是靠资源和条件,而是靠德性。但再清楚不过了。

事事关心而不担心 152 知道近几年,我才认识到,担心(或忧心)其实与外在发生的事情无关,只与内在生命品质有关。担心所反映的是人内在的执着和缺乏信心,因而转化为对自己的担心,表现为对别人、对社会、对世界的担心。

有了这个了解,就知道担心并非关心的进阶版,而恰恰是反义词。因为与担心正好相反,关心是一种放下自我后才能产生的能量,它带有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信任。

. 简单说,担心是一种负面能量,对担心者和被担心者都有害无益,它带来的是压力和负担;关心则是一种正面能量,对关心者和被关心者都有益无害,它带来的是温暖和支持。

童蒙养正 155 原来我们在童蒙时期(大约三岁开始),心中的念头竟是如此强大,强大到足以影响一辈子,而当事人却浑然不觉。最重要的是,不是我们童年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当时怎么想的。

从"家族业力"中解脱 156 所谓家族业力,主要反映在受父母影响的成长经历中,包括代代相传的集体意识、价值观、行为模式、性格特征等,最后转移到人身上,成为命运主旋律。这些业力,有些是资产,也有些是负债,必须有意识地清理和研习,才能完全继承资产或从债务中解脱。

在我的理解中,清理家族业力,主要有三把钥匙:接受、尊重和感恩。接受父母的全部,尊重父母的命运,感谢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一切,而且要谨守下对上的分际,不逾矩,才能毕力尽功。只有接受和尊重,才能从家族业力中解脱,不受债务缠身;只有感恩,才能承受家族资产,带着祝福活出自己。

成为你的样子 159 也许有一天,当组织里的年轻人开始觉得你付出了真心,开始觉得"变成你这个样子也不错",他们就会和你在一起了。

"父母难为"的根源 163 孩子在意识深处想要获得比父母"大",正是现代人"父母难为"的根源。解决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自己要获得比父母"小"。

第8章 职场的修炼

甘愿受,喜欢做 169 人工作当然有需求必须满足,但若是只为满足需求而不得不工作,就把自己活小了,自然谈不上乐以忘忧。所以"甘愿受,喜欢做",才是一项重要的人生修炼。人要能喜欢做,关键是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内涵,从中找到对自己和他人的意义所在。有意义了,喜欢自在其中;若是已经尽力,却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工作的意义,那就该换工作谋生了。

离苦得乐药方 172 原来苦不来自外在环境中的人、事、物,只来自内在的妄想和执着,人被自己的妄想和执着绑架,无法如实与外在世界的无常相应,苦就是这么来的。

像孩子一样 174 人生最大的功课,就是通过不断的努力,赢得荣誉、地位和权威(也包括财富),然后还能随时放下,像孩子般活在当下。能完成这门功课的人,不必等死后,生前就已经圆满了。

175 我愿提供几项指标,作为检视"如同孩子"的量表。第一,你能全然自在地陪伴孩子,进入他们的世界吗?第二,你常把工作中的你带回家,还是把生活中的你带入工作?第三,你经常在说,还是更常用心地听和看?第四,当别人视你如无名小卒、不假辞色时,你仍然泰然自若吗?第五,你能不追求任何目标,仍然觉得人生有滋有味吗?第六,你可以不需要任何特定条件,就在日常生活中开怀吗?第七,你常感觉充满了爱,想要分享和付出吗?

培养洞察力 176 我发现,无论是政治家、企业家、学者、艺术家还是媒体人,各行各业,凡有成就者,必有洞察力,它是卓越人物的基本素质。

177 我告诉年轻记着,人生从小到老都在玩那几种游戏,穿透表面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的包装,本质不过是把捉迷藏换成了政治、商业,把玻璃珠、橡皮擦换成了权力、利益、名声而已。 如果缺乏了这样的洞察力,很难当个好记者。

有洞察事物习惯的人,会随时回到自己最真实的经验、最坦率的内心世界,寻求对事物的理解。有洞察力的人,随时都在问: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这句话的背后想表达什么?这个行为的动机是什么?这种现象后面的意义是什么?

任性无解,觉醒突破 178 在我的人生阅历中,学会了看人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不仅观其行,还要见其性。 从这样的了解中,我看到自己的人生为何数度陷入无解状态,也看到更多人陷入无解的缘由。

无解之人的的特征,是他想要的和他愿意付出的相差十万八千里,但他却看不到;是他想要的A和想要的B,根本不可能同时拥有,但他却不愿意接受;是他为了得到自己要的,不惜一切手段,完全不考虑代价要由谁来承受。

. 用最简单的方式形容无解之人,就是"任性"两个字;和任性相对的,当然是"觉性"。

以假修真(一) 181 我们都自己自己还做不到,还不是真的,还差很远,但我们的心还没死,仍然保持向往,还愿意"以假修真",这样就够了。

. 在事业上的笃定,对自己人生的满意,都是修炼出来的,而不可能是想出来的。

以假修真(二) 182 但真正的关键,在于"无路可退"四个字。因为闯的祸太大,大到收不了摊,大到继续"玩假的"身家性命都赔不起,终于逼出了"玩真的"志气。这叫作"以假修真"。

183 能把假戏演到真,前提是必须继续演下去,演到山穷水尽,自然柳暗花明。当众人皆假我独真之时,戏码自然越来越真;若戏码演来演去还不真,至少你也演成了戏中唯一的真人,自有真戏来找你演,最后受益人还是你自己。

"恢复正常"就对了 184 但若把时间拉长来看,差别就很明显。那些"机关算尽"的成功者,往往越活越不快乐,有的靠吃药才能入睡,有的常梦到"外敌入侵"或"员工叛变",而且大多数都累到不行,并为接班人问题犯愁。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特色是: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很难圆满,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人都很辛苦。

但靠"真心相待"而成功的人,活得就很不一样。他们用一以贯之的为人处世原则对待事业,随着事业的成功,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人都能互相信任、彼此关心,越活越自在,越活越丰足。

"五随"人生观 191 我告诉大家:如果一件事,你自己不感兴趣,世界上就不会有人感兴趣;你自己不感动,世界上就没有人会感动。

第9章 领导的修炼

对"人"就不累 194 对这一段经历,我如今体会更深:第一,真正的累,是心累,不是身体累;第二,累的源头,不在别人,而在自己;第三,把重心放在事上一定累,把重心放在人上就不累了。

195 如果一个组织的领导人能够把心放在"人"上,必能带动所有成员把心放在人上,有了"灵魂",就可以生生不息了

"活在当下"就不忙 196 其实"忙"这个字,本身已揭示了答案。古人造字很有智慧,"忙"就是"心亡",心不在了,所以才忙,把"忙"的因果说得清清楚楚。

197 有了这样的了解,就知道"忙"的反面不是"闲",而是"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是人生唯一重要的事,你的心在,就会带着你的生命前进,前进到有力量,也会带动别人的生命一起前进。

事上练心 198 "道"讲究的是同心。一群人为一件事在一起,如果同心,大家都想同一件事,自然就不计较;如果不同心,大家计较起来,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什么办法都行不通。

任何人想要大家同心,首先要自己修心:时时放下"小我"的得失心、执着心,以众心为己心。修出这样一颗真心,所作所为,自然让人想跟他在一起想跟他一样,领袖气质就出来了。这就是领袖的承担。

. 因此,领袖的样子是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的, 因为他的样子不是自己的需要,而是团队的需要,所以才"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篇》)。

199 一个领袖,通过修身,就能掌握"道、天、地、将"四个关键要素,至于"法",因为"法无定法",如实修正就好。

结论是:要成为领袖,必须修一颗真心,千万别舍本逐末。

开发内在,更有力量 200 我自认没有烦恼,是因为没有面对生命深处的空虚;我对"是否快乐"的不笃定,是对于头脑的应对,真正诚实的答案是我"并不快乐";至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可能想出来的,只能活出来。

201 我在其中看到了自己人生的分水岭,从以掌控为核心的"权力"之道,转化为以觉知为核心的"力量"之道,其间一步一个脚印的心路历程,无怨无悔,美不胜收。这里面的关键词就是:内外,掌控;内向,觉察,人生就此泾渭分明。

. 合理的态度是,每逢看到自己又掌握什么了,就提醒自己回到内在,多些觉察,让自己少用权力,多开发力量。能够这样,成功的代价自会少些,果实也自会甘甜些。

归零即突破 203 失败不一定是成功之母,倒是成功可能变成失败之母。不仅别人的成功经验很难借用,自己的成功经验也难以复制。但有多少人忘不了过去的辉煌,让自己的人生变成一次又一次的无奈,只能活在"想当年"中。

所以"归零"是重要的人生功课,不仅过去的挫折要归零,成功经验更要归零;不仅要在现实中归零,更要在意识深处归零。否则,过去的经验必将成为现在和未来的负担。

都是我的错 204 原因何在?我的解释是:一看到事情的起源,生出惭愧心;而是因惭愧而能虚心待人,真正和他人在一起;三是认错有多少,承担就有多好;四是认错范围有多大,心量就有多大。

. 最后提醒一句:企业要要找做大事的人才,首先要心量大,心量大者必承担大,承担大者必"认错大"。如果发现组织内有人用"都是我的错"的态度待人处世,别怀疑,他就是以后能扛起大事的人。

反求诸己 207 事实的真相是:一个真正够棒的组织,永远不必担心任何人才的离去;一个真正够棒的人才,也永远不愁无处安身。要让最棒的组织和人才"在一起",除了随缘,其实无计可施。境界最高的经营者,只有一件事可做:不断修正自己,让自己的周围充满善缘,最终形成一个因缘聚合的大磁场。

领导者的考验 208 一个组织里,居上位者的价值观要影响其他人,必须他自己内在想要的、相信的、感受的都完全一致;形之于外,他所说的和所做的自然也完全一致。

以空间换时间 210 "想法"霸占了空间,没留余地给自己、给别人、给环境,因此没人在成长,自然效能低。时间不够用,不是因,只是果。

. 要处在当下,放得下自以为是,修炼空性,创造空间,生出顺势应变的"觉性"。孟子所说的"圣之时者"(《孟子·万章章句下》),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给人空间 212 人和人在一起,尤其是共事,没有空间,就难以成长,难以平衡,也就无法自在,不易长久。必须有空间,才能尝试错误,才能有机会想明白、说清楚、做得到、活出来,成为负责任的人,也才足以担当重任。

213 后来我发现,自己没耐心听、忍不住说,源头都是管不着自己的"想"。无论发生什么事,一看、一听,就有想法,而且觉得自己的想法挺不错,不说出来太可惜,别人的空间自然就被我给占了。

后来痛定思痛,我强迫自己把起心动念转为"成全别人""成就团队",不再证明"我厉害"。如此才慢慢看到,我想得对没用,因为做的人不是我,必须是他想出来的,才有可能由他做出来。否则必将累死了自己,也耽误了别人。

用愿意换愿意 214 愿意只能用"心"。心是一股生命的能量,一旦启动,就会生生不息地流动,产生一个共振的磁场。一个有"愿力"的人,他的心有强大的共振磁场,会转动周围的人,让他们的"愿心"一同启动。一个环境中,愿意的人越多,磁场共振越强,转动不愿意的力量就越大。

带出"愿意"的团队 216 一个不愿意的人,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每天拿着自己的一把尺,算自己的一本账,每次算的结果,都是自己吃亏,别人占便宜。一个整天觉得自己吃亏的人,一定笑不出来,苦不堪言。

第10章 企业的修炼

企业的"刚需" 220 只要是"道",就不可能这里通,那里不同;也不可能此时有效,彼时无效。"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古今中外皆然的。因为它不是人想出来的,而是暗合大自然的定律。

企业文化是头等大事 223 因此,要创造落地生根、长长久久的企业文化,关键就在"化性"两个字上。中国自古讲究教化,"教"了以后,还要"化"之,才算完成。"化"什么呢?主要是"化"个性。能化性,才是企业文化的王道。企业必须打造出一个共修环境,形成一个让人同频共振的能量场,员工的习性、个性、我执尽在其中"化"了,这才是真正落地生根的企业文化。

压力来自业力 224 人的执着深到什么程度?不抽离出来认真看,还真不敢相信。基本上,就是颠倒,颠倒到看不见眼前发生的事,只相信自己所认为的事。

"创新"是果,不是因 227 我的看法是,如果大家能把诚信、卓越和分享的精神做到极致,创新是自然的结果,没必要"为创新而创新"。

赚到"做" 228 人生只有"做"。多做、少做;认真做、随便做,都是过一生。但是同样是做,最后的结果却差很远。有人做,是不得不,只为了求生存;有人做,深度不足,只换到生活的改善;但真正厉害的人,却能通过做瓤子不断提升,最后心满意足,留下了好样子,让人怀念。这才是真正的"赚到了"!

. 个人如此,企业又何尝不然。企业的本质,就是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一起做,如此而已。

用脑太多,用心太少 231 企业领导人首先该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心"。居上位者有心了,自然会影响所有人:大家都有心了,企业才会有心。有心的企业,才能追求极致的价值,而不仅是追求极致的效率;才不会再制造"企业伤兵",甚至带来企业浩劫。

把公司卖给巴菲特 232 自此以后,我常想象巴菲特坐在自己公司的董事会里,对大小事指指点点。遇到困惑难解之事,就想象"巴菲特会怎么做",以这样的态度来学巴菲特,收获益多。

传承之道 234 他说,靠"利"作为主要驱动力的机制,最终只能培养出最"重利"的接班人。从长远角度来看,这里面有两大问题:其一,要在"私"和"公"、"长"和"短"上,永远把"利"摆平,基本上不可能;其二,就算真能设计出这种制度,也不过是驱使企业不断追逐"最大利益"。在未来的世界,这样的企业未必能被人接受,也未必能长长久久。

235 他说,最重要的是让有能力的人得到应有的回馈,但是主导事业方向的权力却只能"有德者居之"。

向禅宗五祖学"交班" 237 在这个故事里,我所看到的是,传承这件大事超越了一切规矩,不是可以用"脑"办到的,必须用"心"才行,唯有用"心",才能"以心传心"。

摆地摊,跑江湖 238 何谓摆地摊?就是专注做一件事,长期不懈地做,越做越好,做到别人赶不上。有这样经历的人,没有意志力是不可能的。

239 一个人若既摆过地摊,又跑过江湖,境界与格局兼备,自然又谦虚,又有意志力,便可成为科斯林所称的"第五级领导人"。

玩真的,一定成 240 他决定暂停事业的扩张,把照顾员工视为第一优先任务。

做此决定后,他要求所有店长从今以后忘掉销售工作,把员工照顾好,把顾客服务好,这是他们的唯一职责。

241 还有些人更特别,不但玩真的,并且有决心,结果还是不成。这样的案例最叫人沮丧,并且百思不得其解。其实答案很简单:这样的状况,多半是主事者迷信游戏规则,迷信投入资源,迷信指挥系统...... 忘了要用心,要以身作则

"真"有效能 242 为什么"真"会产生这么大的效能?首先,因为它节能。我们一般人因身、口、意不一,内耗的生命能量极为巨大,能用来成事的所余能量不足。而且当一群人在一起时,"真"能诱发"真","假"会招来"假"。可想而知,一群假人相互消耗能量的组织,还能做出什么好事?

243 这么说来,"真"还有一大好处,就是让你不至于瞎忙,让你把人生最宝贵的资源——时间,配置到它该去的地方。单此一项,就值了。

"喜欢"的威力 247 我倒觉得这一点也不奇怪,其实人和人之间能互相"喜欢"背后已经诉说了无尽的奥秘和缘分,所以我们才说四处受欢迎的人"人缘好"。人缘好是一种正面能量,如果企业里充斥着人缘好的员工,企业的能量也一定是正向的。

. 人总是爱追求复杂的事,专家总爱说人听不懂、行不通的道理,但能使企业生生不息的大道理其实是最简单的。企业经营之道,"欢喜"而已!

企业要修"简单" 248 我还看到,会把事情越做遇难的人,通常有几种情况:一是没能力,又怕被识破,所以不断释放烟幕弹;二是虽有能力,但缺乏安全感,因此经常制造障碍,防堵竞争者;三是自我膨胀,喜欢"特技表演",以赢得掌声;四是用脑过度,不相信别人,经常为防作弊而把事弄复杂。一言以蔽之,是人"不简单",所以把环境弄复杂。

249 在组织里挑选人才,要看那个总是把事情越做越简单,还是越做越难。想知道自己的事业能否基业长青,也只要问自己,能否把经营者的角色越做越简单。

追求极致价值 253 因为未来的客户有可能原谅你"没把事做对",但绝对不可能接受你"做不对的事"。

. 正如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价值观巨变也是一把双刃剑。任何企业家只要成功打造出"极致价值"的变化,未来就是属于你的。

组织的"秘密" 255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和尚说:"你们芸芸众生,放眼望去,只有两种境界,不是妄想就是昏沉,不是昏沉就是妄想。"修行七天,才明白老和尚说的是实在话。

. 最后造成一切改变的,是居上位者通过"放空",转化了自己的心念,有负面到正面,然后感染、扩散到大多数同事,于是奇迹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

(最后更新于 2021-07-24)